定位就是發現對方“強勢中的弱點”
我們指的是要在領導者:“強勢”中找弱點,而不是在“弱勢”中找弱點。有時,領導者會有些弱點,而那僅僅是弱點而已,并不是他們強勢中固有的部分。
他們只是忽略了那一點,或認為它不重要,或把它忘掉了。這種弱點并不重要,只要你一攻擊,領導者就可以迅速修補,這樣反而能使領導者更為完善與強大。
只有領導者強勢中所固有的弱點,才是其無法避免的,要避免就必須付出同時放棄強勢的代價。
梅賽德斯-奔馳公司制造出寬大、舒適尊貴、適合乘坐的轎車,所以寶馬便用更小、更敏捷的車型來進行攻擊。“終極駕駛機器”乃寶馬對其定位的描述。如今,寶馬銷售在美國及全球其他的很多國家銷售都超越了奔馳。
非常差異深圳品牌定位公司建議我們的客戶“成為領導者的對立面”,即第二條進攻戰原則的另一種解釋,“從領導者強勢中的弱點出擊。”
品牌進攻戰原則
在盡可能狹窄的戰線上發動進攻
最理想的進攻狀態是單一產品。“品種齊全”是一種奢侈,只有領導者能負擔得起。
進攻戰應該在狹窄的戰線上打響,以確保獲得首期戰果。“如果無法獲得絕對的優勢,你必須靈活運用你現有的力量,在決定性的地點創造相對優勢,”企業若是一下子在非常廣闊的戰線上投入多種產品,發動全面進攻,企圖盡快獲取盡可能多的領地,那它最終一定會喪失所有的領地,并且損失還會更多。
因為任何時候,領導者總是有絕對的力量優勢,無論是財力資源、產業關系、分銷渠道、還是顧客認知。強勢中存在弱點,就看你能不能找到。
如果一家公司過分追求市場份額超過某一特定值,它不會變強,而會變弱。那些市場份額占到60%、70%或80%品牌貌似強大,其實也有脆弱的時候。前提是你要找到他們強勢中內在的弱點。
我怎么才能讓他們的市場份額減少呢?
我們沒有迫切增長的需要,卻有迫切增長的欲望。這種對增長的欲望對于許多公司而言是犯錯誤的核心,增長是做對事情時的順帶結果,但其本身不值得作為目標。
事實上,增長是制造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和錯誤決策背后的罪魁禍首。在商戰中,不是你想干什么,而是你的敵人或競品對手“允許”讓你做什么。要想獲勝,只有把領導者的戰略完全推翻。
要么找出領導者強勢中的弱點,要么進行側翼包抄,要么打游擊戰,要么集中自己的兵力。
大多數商業計劃都要求“增加我們的市場份額。”在某一特定領域中,經常有六七家公司都會制定類似的計劃,更別提正在入侵這一領域的新公司了。難怪那些商家承諾通常很少實現。
對于處在市場第二位的公司來說,更好的戰略應該是盯住領導者,問問自己:“我怎么才能讓他們的市場份額減少呢”